- 一文彻底搞懂 zookeeper 核心知识点 一文彻底搞懂 zookeeper 核心知识点
- OpenSOC是思科在BroCON大会上亮相了的一个安全大数据分析架构,它是一个针对网络包和流的大数据分析框架,是大数据分析与安全分析技术的结合, 能够实时的检测网络异常情况并且可以扩展很多节点,它的存储使用开源项目Hadoop,实时索引使用开源项目ElasticSearch,在线流分析使用著名的开源项目Storm。 OpenSOC是思科在BroCON大会上亮相了的一个安全大数据分析架构,它是一个针对网络包和流的大数据分析框架,是大数据分析与安全分析技术的结合, 能够实时的检测网络异常情况并且可以扩展很多节点,它的存储使用开源项目Hadoop,实时索引使用开源项目ElasticSearch,在线流分析使用著名的开源项目Storm。
- 怎么在链路数据中添加自定义数据 现在需要实现这样一个功能,需要在链路数据中加上操作人。这需要在gateway-service上实现。建一个ZuulFilter过滤器,它的类型为“post”,order为900,开启拦截。在拦截逻辑方法里,通过Tracer的addTag方法加上自定义的数据,比如本案例中加入了链路的操作人。 怎么在链路数据中添加自定义数据 现在需要实现这样一个功能,需要在链路数据中加上操作人。这需要在gateway-service上实现。建一个ZuulFilter过滤器,它的类型为“post”,order为900,开启拦截。在拦截逻辑方法里,通过Tracer的addTag方法加上自定义的数据,比如本案例中加入了链路的操作人。
- 所以这里需要引入一个告警策略,使得告警更加的人性化。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4点。 梳理不同的告警级别 制定告警频率以及做好「收敛」(主要是去重、合并数量) 决定不同的告警级别通过什么形式发出通知(短信、手机通知、邮件等) 发给谁(比如,是不是需要“轮转”或者“逐级上报”这样) 所以这里需要引入一个告警策略,使得告警更加的人性化。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4点。 梳理不同的告警级别 制定告警频率以及做好「收敛」(主要是去重、合并数量) 决定不同的告警级别通过什么形式发出通知(短信、手机通知、邮件等) 发给谁(比如,是不是需要“轮转”或者“逐级上报”这样)
- 就是你虽然还是排着队“占着坑”,但是人没闲着,低头玩玩手机,时不时的问里面“我的奶茶做好了没?我的奶茶做好了没?”。这个就是「非阻塞」,因为你两次询问之间会间隔一段时间,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其它的事情。本质上是通过将原本的一个「大同步」拆成多个「小同步」达到「非阻塞」的效果。 就是你虽然还是排着队“占着坑”,但是人没闲着,低头玩玩手机,时不时的问里面“我的奶茶做好了没?我的奶茶做好了没?”。这个就是「非阻塞」,因为你两次询问之间会间隔一段时间,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其它的事情。本质上是通过将原本的一个「大同步」拆成多个「小同步」达到「非阻塞」的效果。
- 可能你会想,为什么会存在大量的这种db中数据不存在的情况呢?其实,任何依赖外部参数进行查询的地方都可能有这个问题的存在。比如,一个文本输入框,本来是让你输入用户名的,但是手误输入了密码,自然就找不到数据咯。更主要的问题是,会有恶意分子利用这种机制来对你的系统进行攻击,击穿缓存搞垮你的数据库,导致整个系统全面瘫痪。 可能你会想,为什么会存在大量的这种db中数据不存在的情况呢?其实,任何依赖外部参数进行查询的地方都可能有这个问题的存在。比如,一个文本输入框,本来是让你输入用户名的,但是手误输入了密码,自然就找不到数据咯。更主要的问题是,会有恶意分子利用这种机制来对你的系统进行攻击,击穿缓存搞垮你的数据库,导致整个系统全面瘫痪。
-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中有两种和之前我们聊过的Session问题(《做了「负载均衡」就可以随便加机器了吗?》)是类似的。要么是由接收修改的节点通知其它节点变更(通过rpc或者mq皆可),要么借助一致性hash让同一个来源的请求固定落到一个节点上。后者可以让不同节点上的本地缓存数据都不重复,从源头上避免了这个问题。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中有两种和之前我们聊过的Session问题(《做了「负载均衡」就可以随便加机器了吗?》)是类似的。要么是由接收修改的节点通知其它节点变更(通过rpc或者mq皆可),要么借助一致性hash让同一个来源的请求固定落到一个节点上。后者可以让不同节点上的本地缓存数据都不重复,从源头上避免了这个问题。
- 数据库本身自带缓存模块的,否则也不会叫它内存杀手,基本上你给多少内存就能吃多少。数据库缓存是数据库的内部机制,我们这里就不深入下去了。一般都会给出设置缓存空间大小的配置来让你进行干预。最后,其实磁盘本身也有缓存。所以你会发现,为了让数据能够平稳的写到物理磁盘中真的是一波三折,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有“快”到不需要程序来考虑缓存的磁盘出现来拯救我们程序员呢。 数据库本身自带缓存模块的,否则也不会叫它内存杀手,基本上你给多少内存就能吃多少。数据库缓存是数据库的内部机制,我们这里就不深入下去了。一般都会给出设置缓存空间大小的配置来让你进行干预。最后,其实磁盘本身也有缓存。所以你会发现,为了让数据能够平稳的写到物理磁盘中真的是一波三折,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有“快”到不需要程序来考虑缓存的磁盘出现来拯救我们程序员呢。
- Hash切分:与「范围切分」正好相反,这是一种「离散式」的切分方式。它的优点就是解决了「范围切分」的缺点,新数据被分散到了各个节点中,避免了压力集中在少数节点上。同样,缺点与「范围切分」的优点相反,一旦进行二次扩展,必然会涉及到数据迁移。因为Hash算法是固定的,算法一变,数据分布就变了。 Hash切分:与「范围切分」正好相反,这是一种「离散式」的切分方式。它的优点就是解决了「范围切分」的缺点,新数据被分散到了各个节点中,避免了压力集中在少数节点上。同样,缺点与「范围切分」的优点相反,一旦进行二次扩展,必然会涉及到数据迁移。因为Hash算法是固定的,算法一变,数据分布就变了。
- 顾名思义,微内核架构的关键是内核。所以需要先找到并明确内核是什么?然后将其它部分都视作“可拆卸”的部件。好比我们一个人,大脑就是内核,其它的什么都可以换,换完之后你还是你,但是大脑换了就不是你了。微内核架构整体上由两部分组成:核心系统和插件模块。 顾名思义,微内核架构的关键是内核。所以需要先找到并明确内核是什么?然后将其它部分都视作“可拆卸”的部件。好比我们一个人,大脑就是内核,其它的什么都可以换,换完之后你还是你,但是大脑换了就不是你了。微内核架构整体上由两部分组成:核心系统和插件模块。
- 要更好的做好这个「无状态」化的工作,依赖于你在架构设计或者项目设计中的合理分层。尽量将会话状态相关的处理上浮到最前面的层,因为只有最前面的层才与系统使用者接触,如此一来,其它的下层就可以将「无状态」作为一个普遍性的标准去做。 要更好的做好这个「无状态」化的工作,依赖于你在架构设计或者项目设计中的合理分层。尽量将会话状态相关的处理上浮到最前面的层,因为只有最前面的层才与系统使用者接触,如此一来,其它的下层就可以将「无状态」作为一个普遍性的标准去做。
- 正如之前几篇文章所说,一次跨机器的通信可能会经过DNS 服务,网卡、交换机、路由器、负载均衡等设备,这些设备都不一定是一直稳定的,在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中,只要任意一个环节出错,都会导致问题的产生。而在分布式场景中,一个完整的业务又是由多次跨机器通信组成的,所以产生问题的概率成倍数增加。但是,这些问题并不完全代表真正的系统无法处理请求,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的自动消化掉这些异常。 正如之前几篇文章所说,一次跨机器的通信可能会经过DNS 服务,网卡、交换机、路由器、负载均衡等设备,这些设备都不一定是一直稳定的,在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中,只要任意一个环节出错,都会导致问题的产生。而在分布式场景中,一个完整的业务又是由多次跨机器通信组成的,所以产生问题的概率成倍数增加。但是,这些问题并不完全代表真正的系统无法处理请求,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的自动消化掉这些异常。
- 每一个上游系统都可以理解为是其下游系统的客户端。然后我们回想一下前面的内容,可能你发现了,前面聊的「限流」都没有提到到底是在客户端做限流还是服务端做,甚至看起来更倾向是建立在服务端的基础上做。但是你知道,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,一个服务端本身就可能存在多个副本,并且还会提供给多个客户端调用,甚至其自身也会作为客户端角色。那么,在如此交错复杂的一个环境中,该如何下手做限流呢?我的思路是「一纵一横」 每一个上游系统都可以理解为是其下游系统的客户端。然后我们回想一下前面的内容,可能你发现了,前面聊的「限流」都没有提到到底是在客户端做限流还是服务端做,甚至看起来更倾向是建立在服务端的基础上做。但是你知道,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,一个服务端本身就可能存在多个副本,并且还会提供给多个客户端调用,甚至其自身也会作为客户端角色。那么,在如此交错复杂的一个环境中,该如何下手做限流呢?我的思路是「一纵一横」
- 首先,如果所依赖的系统是多副本或者做了分区的,那么要注意其中个别节点的异常并不等于所有节点都存在异常,所以需要区别对待。 其次,熔断往往应作为最后的选择,我们应优先使用一些「降级」或者「限流」方案。因为“部分胜于无”,虽然无法提供完整的服务,但尽可能的降低影响是要持续去努力的。比如,抛弃非核心业务、给出友好提示等等 首先,如果所依赖的系统是多副本或者做了分区的,那么要注意其中个别节点的异常并不等于所有节点都存在异常,所以需要区别对待。 其次,熔断往往应作为最后的选择,我们应优先使用一些「降级」或者「限流」方案。因为“部分胜于无”,虽然无法提供完整的服务,但尽可能的降低影响是要持续去努力的。比如,抛弃非核心业务、给出友好提示等等
- 严格来说「Session保持」本质上是破坏了做「负载均衡」的初衷。举个极端点的场景:一共有10个会话连在了节点A上,并且都是活动中状态。那么这个时候哪怕增加一个节点B上线,只要没有新的会话进来,节点B上的活动连接数永远是0,并没有起到分担压力的作用。 严格来说「Session保持」本质上是破坏了做「负载均衡」的初衷。举个极端点的场景:一共有10个会话连在了节点A上,并且都是活动中状态。那么这个时候哪怕增加一个节点B上线,只要没有新的会话进来,节点B上的活动连接数永远是0,并没有起到分担压力的作用。
上滑加载中
推荐直播
-
ECS自动初始化实操
2025/06/24 周二 16:30-18:00
阿肯-华为云生态技术讲师
ECS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服务,但大家真的用对了吗?服务器启动后需要人工部署应用吗?课程演示如何让ECS创建就能投入工作
回顾中 -
2025年度中国青年“揭榜挂帅”擂台赛·华为赛道直播宣讲会
2025/06/26 周四 15:00-16:30
李大帅 华为云算子专家 吴小鱼 华为云人工智能算法专家
挑战杯 | 2025年度中国青年“揭榜挂帅”华为赛道直播宣讲会火热来袭!聚焦前沿的昇腾全栈AI技术,核心挑战:大模型推理优化。华为云人工智能算法专家+算子专家联袂坐镇直播间,深度解析赛题,助你赢取大奖!技术高手们,速来直播间,获取通关秘籍!
回顾中
热门标签